会议审议通过了《湖南省青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领凝聚全省广大青年在“实现中国梦建设新湖南”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的决议》及有关人事事项,吸纳省了省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为省青联会员团体,通报表扬了2020—2021年度履职优秀委员。 38年来,他从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兵工人,成长为屡破国外技术壁垒的大国工匠,多次创造深孔镗领域的“中国第一”,加工良品率达到%,用时光淬炼镗工技艺。 38年来,他专注火炮炮管加工,解决技术攻关难题30余项,拥有技术发明创新2项,改进图纸10余项,为企业节约创效近千万元,用匠心打磨优质产品。 他就是全国劳模、北重集团深孔镗工戎鹏强。 他炼成以手为眼绝技的秘诀,都藏在他加工的深孔之中。 38年,20多万米清晨6时不到,戎鹏强就早早起床。 早饭后,他骑上旧自行车,听着新闻,去工厂上班。 在北重集团的宣传廊道里,“中国保尔”吴运铎和“镗刀大王”戎鹏强的图片分列两侧,隔廊相望。 “吴运铎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。 ”戎鹏强每每有闲暇,总会在前辈工程师的事迹栏下驻足良久。 戎鹏强说,走进北重集团的大门,即使闭着眼睛,也能摸到自己工作的502车间。 毕竟,1983年至今,他已经在这里干了38年镗工。 从进厂第一天开始,戎鹏强就把精进技能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。 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实践,他总结了“摸、听、看、量”四字诀——“摸”,是摸刀杆,根据摸刀杆判断刀在行走时的状态;“听”,是听机床发出的声音和硫化油流动的声音,判断机床运转是否正常;“看”,是看铁屑形状和电流表读数;“量”,是测量刀杆每分钟行走的距离和内控尺寸。 38年来,戎鹏强承担了各种口径系列的身管生产和科研加工任务,他加工的身管总深度达到20多万米。 以手为眼“特种钢良品率是98%。 加工一根炮管需要几十道工序,绝不能因为自己这1%的工序让产品报废。 ”戎鹏强说,深孔镗最难的是没有辅助工具,加工时根本看不到刀具在零件内部的切削状况,只能凭手感。 因此,摸刀杆是深孔镗工的必备技能。 为了练就以手为眼的绝活,戎鹏强每年要用坏上千把刀具。 加工各式各样的孔,用途不一样,但精度要求都相当高,孔径公差要控制在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之内,加工难度可想而知。 2012年,一个航天、航空发射试验装置的关键部件订单,在全国“转”了几圈无人敢接——在长8米的钢质圆棒料上打一个孔径28毫米的通孔,通孔只有成人大拇指粗细,而加工深度却有3层楼高。 管体孔深长度与孔径长度之比大于100倍的圆柱孔被称为“超长径比深孔”,而该产品的长径比达到了惊人的300倍。 由于加工难度极大、精度极高,该产品国内没有厂家能够生产,国外也只有法国生产过。 为了打破国际垄断,戎鹏强接下了这项国家级难题。 加工过程中,由于孔径小、刀杆细长,很容易造成刀头震动、烧刀或者崩刃,同时走刀过程中要反复测量加工内孔的尺寸,有丝毫异常就要退刀从头再来。 有时他干一天活儿,只能走刀六七十毫米。 不服输的戎鹏强没有放弃,他以“蚂蚁啃骨头”的精神,一毫米一毫米地向前推进。 一年半后,戎鹏强成为掌握超长径比身管加工绝技的国内第一人。 深孔镗工的“正直”“深孔加工,讲究的一个是要‘正’,一个是要‘直’。 这么多年,这两个字一直是我追求的。 深孔和人生一样,不能走偏。 ”戎鹏强说。 多年来,戎鹏强也将自己的匠心感悟传授给了徒弟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。 他带出的16个徒弟中,有两名技师,13名高级工,都已成为北重集团炮管加工的骨干人才。 传授技艺时,戎鹏强不仅倾囊相授,而且用心和每个徒弟相处。 他的徒弟张杰以前从事的是其他专业,属于“门外汉”。 戎鹏强手把手地教他镗工技能,刚开始,小张还不能独立加工产品,因此收入不高,戎鹏强就主动把工时分一半给他。 谈起此事,张杰总是感动不已:“我3年出徒,1000多天的时间里,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带我,深孔加工要‘正直’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我。 ”作为业界响当当的“定海神针”,现在,戎鹏强正在把自己的技能经验进行整理固化,以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。 据悉,2022年年底前,俄罗斯空天军将接收18架该型无人机,并补充到已交付“猎户座”无人机的部队之中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免费看的生活片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onseptx.com/mianfeikandeshenghuopian/152.html |